欢迎访问民权法制网官网!
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吉林 辽宁 黑龙江 陕西 甘肃 宁夏 新疆 青海 山东 安徽 上海 江苏 浙江 福建 江西 湖北 河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云南 贵州 重庆 四川 西藏
当前位置: 法治 >

第三届“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时间:2022-11-2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年11月20日,第三届“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仲裁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秘书处等单位协办。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鸣起,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秘书长刘超,代理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王继雨,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教授黄进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主持开幕式。

来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中国翻译协会、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等院校,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中国日报、中新社、法治日报、法律出版社、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等新闻媒体的80余位代表参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涉外法治工作,本届研讨会以“涉外法治与国际传播”为主题,与会代表围绕中国法治国际传播基本战略、重大涉外法治事件传播策略以及中国法治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本届研讨会发布了由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与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共同组织编写的第一部《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和2022年“中国法治国际传播十大典型案例”,并在线展示了“中国法英文视频公开课”视频。

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黄进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在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加强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是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一环。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全面依法治国的科学研究,积极开展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努力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法治中国。

(图:黄进教授致辞)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法官在致辞中表示,应当坚持依法平等保护、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治理,讲好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故事,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形象。

(图:郃中林法官致辞)

代理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王继雨指出,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是构建融通中外的国际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应当共同建设高端法治国际传播人才队伍,搭建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交流平台,开展相关品牌活动。

(图:王继雨院长致辞)

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秘书长刘超认为,要以中国的法治思想和理念赢得世界各国理解与赞同。我国目前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需要拓展让这些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渠道和平台。

(图:刘超秘书长致辞)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表示,要科学构建涉外法治研究的理论体系,认真总结涉外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采用国际社会听得懂、感兴趣、可接受的方式,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的最新成果。

(图:马怀德校长致辞)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鸣起指出,推进中国法治国际传播,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优化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提升中国法治建设的国际形象,注重对外法治传播的方式方法。

(图:张鸣起副会长致辞)

第一单元“中国法治传播基本战略”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教授主持。

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指出,伴随改革开放进程,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度不断提高,需要加强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介绍中国依法治国取得的成就时,需要从全球视野讲述中国经验,以通俗易懂方式向受众清楚表达立场、传递信息。

北京大学法学院赵宏教授认为,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应当突出中国性,寻找中国法治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宣传中国法律的人民性和民本思想,为推进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作出努力。

前中国驻格林纳达特命全权大使赵永琛建议,应当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创制,开展全方位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开展国际司法培训和法治交流,借助国际平台介绍中国法律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莉丽教授提出,应在充分了解国际舆情态势基础上,加强多元传播主体力量;应保持战略定力和大国自信,调整话语表达和修辞模式;要适应新时代的国际传播环境,通过多元传播策略提供竞争性真相,以共情传播实现情感认同和关系建构。

(图:第一单元主持人、发言人与评议人)

第二单元“重大涉外法治事件传播策略”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杜焕芳教授主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五处副处长达吉指出,要在夯实中国法治对外传播的基础上,通过做好法律翻译工作,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概念的翻译研究和传播,向世界介绍中国法律。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副院长解常晴强调,中国仲裁自身先要做大做强,将我国建设成为面向全球的国际仲裁目的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和国际仲裁法治治理,为国际传播打好基础、提供素材。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中国24小时》制片人袁晓园认为,对外报道围绕传播需要创新形式,有理、有据、有实地呈现内容,注重传播效果,让对方听得懂、听得到。

中新社政文部科教文卫采编室副主任张素强调,国际传播绝不仅是按部就班,投其所好,而要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图:第二单元主持人、发言人与评议人)

第三单元“《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经典篇章”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许身健教授主持。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杜涛教授指出,在全球化时代,不应再把中国法律局限于中国域内适用,同时要加强中国立法的世界适用。

中国政法大学张丽英教授支持,应当准确理解数据法领域“三驾马车”、“四梁八柱”和“五大实用方向”的内涵,并采取负面清单等方式,助力我国走出去的企业更好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刘力教授回顾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际法学院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践,呼吁社会各界为人才储备献计献策。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田力男教授概括了当前涉外法治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的特点,提出要重视对涉外法治人才外语能力的评价,加强涉外法治人才的法治外宣意识。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史晓丽教授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涉外经济法治经历了从注重民商事权利保护到积极推动市场开放的日益完善过程,现行体系“既有温度,也有牙齿”,企业应当正确解读和善用相关立法中的反制工具。

(图:第三单元主持人、发言人与评议人)

第四单元“中国法治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由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秘书长兼副院长姜丽丽主持。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副主编、英文版负责人袁发强分享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法学》英文期刊办刊过程,建议构建适合英文期刊的特殊评价体系。

法律出版社法律翻译与出版研发中心执行副主任朱峰指出,涉外法治工作需要在法律制度介绍、对外推广宣传策划和对外传播经济效益等方面继续努力,促进社会各界协作。

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副主任范大祺认为,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翻译传播,既要讲政治也要讲效果,注重中外文化差异,探寻中外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张南副教授基于中国知识产权法治国际传播的现状,从主体、内容、受众、效果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图:第四单元主持人、发言人与评议人)

在闭幕式上,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刘静坤教授指出,本次会议聚焦涉外法治,展示了中国法治国际传播的最新成果与实践动向,体现了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法治建设和国际传播的融合。

黄进教授在总结致辞中指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达成许多共识。今后要努力提高中国法治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传播效能;要加强传播过程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要强化中国法治国际传播的顶层设计,注意谋篇布局;要善于提炼传播主题、设置议题,建立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要加强各界协同创新,相互支撑配合;要搭建多元化平台,推动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


上一篇:让每个家庭都成为法治的光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