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权法制网官网!
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吉林 辽宁 黑龙江 陕西 甘肃 宁夏 新疆 青海 山东 安徽 上海 江苏 浙江 福建 江西 湖北 河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云南 贵州 重庆 四川 西藏
当前位置: 书画 >

散墨不朽,高山仰止 ——林散之与采石矶学术研讨会纪实 (柯芳)

时间:2023-01-17     来源: 民权法制网

微信图片_20230117174324


2022年12月5日,在钟灵毓秀的马鞍山五A级景区翠螺山下的林散之艺术馆内,举办了散墨不朽——林散之与采石矶学术研讨座谈会。为纪念林散之大师仙世三十三周年,采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办,采石矶景区管理处、林散之艺术馆承办了这次活动。市委副秘书长、采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党组第一书记殷宏斌主持,市文旅局、市文联、市社科联、采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有关领导出席并参加座谈。会议还邀请了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曹化根、市文联秘书长沙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袁诚、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许峰、市诗词学会会长席广鸣、南京晓庄学院教授庄希祖、《林散之江上诗存注释本》作者柯芳、林散之先生孙女林丽青及其爱人郭建等嘉宾来现场座谈,原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康乐、端木丽生,南京求雨山林散之纪念馆馆长陈平和林散之的长孙林小康以视频方式参加了座谈会。马鞍山市老市长、原林散之研究会会长周玉德亲临座谈会现场,并讲述了陪同江总书记参观林散之艺术馆,江总书记对散老艺术作品的高度评价等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康乐在视频中深情地说:“开展文化学术活动来传承、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缅怀一代大师,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他们的人品,艺品,很有意义。林散之先生被称为“当代草圣”诗、书、画三绝,他的艺术成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学者。林老身上的所具有的人文气质:谦和儒雅,与世无争,摆脱名利,宽厚豁达,作为晚辈、学生,非常有幸得到一代大师的教诲,三生有幸,终身受用。同时我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写好字,做好人。让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之花盛开在每一个时代,代代相传。散翁不朽,永远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以书养心,以书养品,以书育人。敬重前辈,敬畏文化,也是我们文化所具备的品质。”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端木丽生说:“这次林散之艺术研讨会的召开,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林散之先生是我的恩师,从七十年代初,拜师入门,除了学艺外,在先生身上我们学到了”学书先学做人“”人品即书品“的品格,得到了”锲而不舍,为艺术奉献一生“的精神,学到了大爱无疆,知恩图报的胸怀,用自己所学,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南京求雨山林散之纪念馆馆长陈平说:“长期以来,我馆与林散之艺术馆保持密切的合作。为林散之生平史料挖掘、艺术价值研究,做了一些工作,希望两馆继续协作,联合开展精品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并欢迎大家莅临指导。

林散之的孙子林小康说:“祖父林散之仙逝三十多年了,他的艺术成就一直在人间光芒大放。其实林散不单属于林家,更属于人类。我愿意和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共同探讨。”

市诗词学会会长席广鸣说:“林老作为书法大家,一代宗师,在我们国家包括世界上都具有一定的地位,名垂青史。我今天在这里特别想谈一谈林老的诗。我注意到几十年来,关于林散之书法研究的著作很多,但是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专门研究林老诗作的这样的著作。我想是因为林老巨大的书法艺术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他作为一代诗人的地位。

2018年底,我在《马鞍山文史》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首先定位林老是一代诗人,然后是画家、书法家。林老曾经给自己艺术生涯的定位,他曾经这样说:“诗书画,我的诗是第一位的,功夫深。用了六七十年的心血。”他的长子林筱之在谈到林老的《江上诗存》时这样说:“我父亲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看诗和做诗上的,对诗的感情永远超过书与画。“他还说:”母亲在世,经常嗔怪父亲的一句话就是:“一天到晚就知道哼诗!”父亲一生无论走到哪里,别的可以不带,但《江上诗存》的诗稿是一定要带的。视若生命。启功老说:“伏读老人之诗,胸罗子史,眼寓山川,是曾读万卷书而行万里路者。发于笔下,浩浩然,随意所之,无雕章琢句之心,有得心应手之乐。”

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许峰说:“我们看到林老的作品以后,就知道什么叫做巨匠?你会发现他的作品,在任何时候都有当代性,先锋性,开创性,是不朽的,对我们现在的书法和艺术创作探索,启发太大了!林老给我们一个警醒,要沉下来,东西一点点地去做,开创是有积淀的开创,是一种不朽的开创,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是我们所追寻、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我们在艺术创作中需要重新思考。每次我到这个展厅都有强烈的感受,因为它是不朽的,你现在看,它还是当代的,先锋的,它永远都是这样的。不像我们的东西,一看过时了,不行了。林老的东西不一样,它永远摆在那儿,具有开拓性、创新性。”

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袁诚说:林散之先生1972年75岁时成名,成名较晚,我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带领几个博士生来到马鞍山考察,他们当时并不认为林散之是一代巨匠,书法大师,他们只认可沙孟海,认可国内知名的人,但是到了林散之艺术馆,全面看了林散之的作品以后,服了。特别是八十年代后期的作品,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老逝世三十几年,林老在国内书坛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所认可。但是对他的全面了解,特别是对他作品的了解,我认为有两个点不能忽视,一是他的擘窠大字草书。我在江浦求雨山艺术馆看到的,写南京长江大桥的,每个字有一尺多平方,看了以后,哎呀,心情激动得不得了,感觉到什么是功力,什么是才情,什么是学养,什么是气魄,全在里面体现出来了!每一个字里面的气很慢,把气往外清,字的外面有一种气,把它往里面裹,每一个字都是精神,都是生命,你看了以后知道什么叫大气磅礴,什么叫力可扛顶,当时我有一个感受,想跪下来,甚至想流眼泪。但是我们很多人对林老的了解,还是停留在他的中、小字上面。大字恐怕有不少人没看到。

有人认为沙孟海大字写得好,但是客观地说,要是跟林老比起来,我个人的意见,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但是林老的作品得到了化境,层面更高一些。你一看,你感动啊,你想跪下。第二个我觉得对林老评价的一个点,就是他八十岁以后的书法,写字就是要活,功力到了,才情到了,学养到了,你要活到九十几岁,林老假如八十岁之前走了,我说真话,林老就是一个大家,看不到一代宗师。八十岁以后的东西,真正达到了化境,你看书法的最高用笔境界,锥划沙,虫食叶,屋漏痕,在他八十岁以后的作品里都是很神的,那是一种境界,一般人偶尔出现一点点,就觉得灵光一现,不得了,林老满纸就是这样,所以看了确实叫人感动,一片化机,一片生机。这是林老在国内我们很多称为大师、大家的人,跟林老比,得不到的地方。得不到这种化机,山还是那个山。在他这里,山也不是那个山了,完全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仙界。林老把艺术馆、墓选择在我们采石矶,这是我们采石风景区的大幸,也是我们马鞍山的大幸。特别是我们马鞍山的书法人员,能近距离地观察林老的作品,近距离感受他的艺术修养,我们写不好字,写得没有人家好,或者是没有人家地市搞得好,我觉得我们应该是感到惭愧的。林老是一座高山。他就会给你不同的启示, “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我们书法人来说,至关重要的是,第一点一定要有高手指点,一定要有名师指路,林老的启蒙老师是范培开,领他入门,林老更重要的老师是黄宾虹,如果他一辈子跟着范培开,他就是一个乡间士绅,乡间名人,到了黄宾虹那个地方,实际上只有两三年,但是他受用了一辈子。笔法提升,成就了一代大师。第二个对我们书法人的启发就是临帖。临帖是我们书法人一辈子的事情,决不是临到成功了临到出名了,就不临了。林老八十多岁,睡觉起来后还在临帖。一辈子都在临。我们现在写字有一个坏现象,一般人二、三十岁能写得很好,全国获奖、入展,但到五、六十岁以后,很多人就下来了,这是一个关口,五、六十岁你能走过去,你肯定能成名成家。五、六十岁,绝大多数获奖、获展的选手们都下来了,一个是才情功力不够,更重要的是不临帖,成名了,得瑟了,膨胀了,字有人要了,也能卖两个小钱了,就不临帖了。正如林老所说的,临帖是储蓄,创作是花钱。只有把钱存多了,你才能花钱,才有钱花。第三个启发是,搞书法搞艺术的,不能成名太早。林老75岁才成名。艺术是个寂寞之道,要想有大成就,你就要有大寂寞,小成绩小寂寞,只有你忍受了寂寞,你才能成就大艺术。最后说一点全面修养。林老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全面修养。诗书画全面的,大家以林老为楷模,按照林老这样做,相信马鞍山的书法事业马鞍山的艺术会往前走。

87岁的马鞍山市老市长、原林散之研究会会长周玉德说: “林散之是当代伟大的书画家,当代草圣,诗书画三绝。现在正在悼念江泽民同志,我想起了1991年11月20日,我陪江总书记来到林散之艺术馆,他看完了以后,在'金顶‘两个字面前,站着不动,看了两三分钟, 然后他说了两句话:‘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后江泽民回到饭店以后,告诉他的夫人王冶坪,他说他看了林散之展馆非常开心,他的书法真是绝啦!王冶坪因为上午没去,后悔极了,江总书记通知我,下午派一个人一定要陪王冶坪同志到林散之艺术馆去,我让一名副市长陪她去,看完以后,她看到林散之的字贴,她说,我能不能买几本带回去?副市长很精神,他给我打电话,说江泽民夫人,要林散之的字帖,我说:‘你给她呀!我说一分钱不收,要钱干什么?’还有王冶坪看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建馆的批复,当时就对陪她来的曾庆红说:‘庆红,庆红,你快过来,这个艺术馆你们还有功劳呐!’还有一件巧遇的事,2004年我到四川峨眉山去,峨眉山也有散老‘金顶’两个字,他们讲了散老写字的过程,说,林散之写好金顶这两个字以后,好像认为这是他一生当中写得最好的两个字,他自己拿钱把它买回来,他说重新写两个字,当时新华社的记者,问我,我正好在场,他问我:‘马鞍山林散之艺术馆可有这幅字?’我说:‘是啊!确实是有啊!’还有1992年,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张瑞芳,到马鞍山来,看林散之艺术馆,张瑞芳讲一件什么事呢,文化大革命以后,恢复全国政协,林散之去了,她们在一个艺术小组,林散之讲到,‘文化大革命’中,他们怎么受迫害,书法被毁掉,讲得非常伤心,说:‘我今天看到你们这里的林老的作品,也很伤心。张瑞芳说到这里,眼泪直流啊!我亲自在场。”

大家还就如何擦亮草圣文化名片,推动马鞍山文旅融合发展,运用林散之元素等,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采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表示,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做强林散之文化品牌,提升采石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2013年1月17日晨






柯芳: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联系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小康村共义路5号。联系电话:18056557855。




【责编:张成鑫】

【审核:刘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