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民权法制网官网!
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吉林 辽宁 黑龙江 陕西 甘肃 宁夏 新疆 青海 山东 安徽 上海 江苏 浙江 福建 江西 湖北 河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云南 贵州 重庆 四川 西藏
当前位置: 收藏 >

为明天收藏今天,杭博“百万收藏”计划第五期启动

时间:2023-10-14     来源: 潮新闻客户端

一块八毛钱,在50年前,可以用来买什么?

在西湖三潭印月请照相馆拍一张照片。

在王星记买一把带包装盒子的檀香扇。

这是今天杭州博物馆“百万收藏”第四期捐赠仪式上,捐赠者郭刚祥带来的分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座博物馆影响一座城。

2021年10月8日,杭州博物馆推出“百万收藏”计划,“为明天收藏今天”,在两年的时间里,共计征集入藏无偿捐赠的1378套8597件藏品。

这些藏品中,票证类、文献类、个人类、社团类的有较大的突破,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如购粮证、车票、景点门票,报刊、明信片、地图,出生证、代表证、结婚证、奖状,织锦像、老照片、毛主席像章等等。以不同载体展示杭州城市的发展及人民生活的变迁,并通过征集活动与177位热心捐赠人建立良好关系,共同保存杭州记忆。

今天在现场,郭刚祥捐赠的老照片和檀香扇,在展示时就有很多人感慨:被保管得太好了。黑白照片上,写着拍摄的地点和日期“杭州西湖三潭印月,1975年6月”,他们连当时拍照的发票都留着,几乎没什么折痕;檀香扇也是一样,塑料的透明包装盒都还在。

郭刚祥介绍,这张照片是他爱人和姐妹一起拍的。

“50年前拍照,可不像现在手机拍照这么方便,以前拍照是很难得的事情,所以到外面拍照大家都会找经典的地方留影。这个拍摄点是当年西湖照相馆在三潭印月开设的拍照业务,拍好照片都会有留档的发票。檀香扇我记得很清楚,总共买了两把,一块八一把,我们自己用了一把,这把没怎么用,就拿出来捐了,让大家看看以前的檀香扇长什么样子。”郭刚祥说,这些老物件,比起放在家里积灰,不如捐到博物馆,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杭州的过去。

今天,杭州博物馆还同步宣发了“百万收藏”计划第五期的主题,这期的关键词是“大厂”“国企”,继续以“进社区”为抓手,深度挖掘杭州在工业和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见证物。以此为契机更加深入的探寻老街区、走进老杭州,记录典型人物、典型故事,收藏与讲述杭州记忆。征集时间将持续至2024年5月中旬。

大家依旧可以通过电话、微信、小程序、线下等多种方式来捐赠(见文末)。

杭州博物馆馆长王英翔透露,明年5月,杭博还将推出“百万收藏”主题特展,全面、立体地展示一至五期的成果,“我们将融合一个展、一张图、一本书、一部剧与系列口述影片,用全新的表达、多元的视角,展开对1912-2000年近现代杭州城市记忆的叙述与场景还原。”

从1910年代,杭州城站建成;

1920年代,杭州第一条公交线7路开通,从湖滨坐公交车路过少年宫去灵隐;

1930年代,杭州有了自己的也是浙江第一家自来水厂清泰水厂;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

1950年代,半山钢铁厂建成,和杭一棉、浙麻成为那个年代开始,杭州人的“大厂生活”;

1960年代,新安江水电站投产发电;

1970年代,“红太阳广场”建成,武林广场成为西湖之外杭州的“打卡圣地”;

1980年代,从“四拐角”(河坊街和中山中路交叉口)的“国货”到湖滨的外文书店,那个时候最好的逛街选择(没有之一);

1990年代,周末去黄龙饭店吃早茶,还有怡口乐的罗宋汤和香蕉船,从龙翔桥的小商品到武林路的潮牌,都是记忆里最好吃好喝好玩的“第一次”

到2000年,萧山机场建成。

看到上面这些年代大事记,是不是觉得又重新认识了杭州这座城市?

杭州博物馆也想通过潮新闻向所有经历了、见证了杭州城市发展100年的10后、20后、30后……80后等发出邀请,请大家提出那些重要的地点、特别的时刻、需要铭记的人,为这次特展提供宝贵的线索。

联系电话:0571-87829492,沈老师(工作日8:45-11:45,13:45-16:45)

电子信箱:hzmuseum_cp@163.com

微信号: museumhz

征集小程序:

新闻+

“百万收藏”计划第四期征集的一些故事

1、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杭州城市老照片(韩敏女士捐赠)

一批拍摄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杭州老照片,捐赠人韩敏女士在数十年间为保留杭城记忆而专门拍摄的,一个个定格的瞬间真实记录了杭州的城市风貌和发展实况。

1998 吴山东岳庙后面居民住宅及蟠龙石柱

1999.05 河坊街中心四角古建筑孔凤春化妆品店旧址拆迁改造前夕

1998年红军团硬六连疏浚东河现场

1998年红军团硬六连疏浚东河现场

3、晚清民国红漆杂木雕花架子床(许景旺先生捐赠)

许先生母亲1900年结婚时在诸暨定做的婚床。此床品相较完整,顶板、围挡、挂沿均雕刻吉祥图案,属浙中南地区红漆杂木雕刻家具。

3、20世纪70至90年代杭州数家照相馆包装袋(傅奎斌先生捐赠)

傅奎斌先生捐赠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杭州地区一批老照相馆的包装袋,照相馆号码从五位发展到八位,体现时代变化。

4、20世纪70年代杭州新安江无线电厂产半导体(蒋祖望先生捐赠)

上世纪70年代杭州本土生产的第二代收音机。

5、中华民国杭州鼎丰绸缎庄函购简章(蔡念群、李红玲夫妇)

上面有杭州地区鼎丰绸缎庄的详细介绍及产品价目,是当时杭州丝绸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6、20世纪50年代风琴(徐彦先生捐赠)

此琴是徐先生岳母在50年代任杭州立新小学的音乐教师时使用的。